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字号中医药品牌“片仔癀”“雷允上”等不断面临商标无效挑战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党中央已将中医药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等文件均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江西省樟树市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10月31日,由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知产财经主办,江西省万载县人民法院、江西省樟树市人民法院协办的“赣知·2022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江西省樟树市成功举办。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天津市高院、天津市检察院、四川省高院及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华东交通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江西省中医药大学产学研服务中心、华润江中制药、仁和药业、江西华邦律师事务所等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近100名中医药企业及有关单位代表参加论坛。
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建华
在开幕式环节,江西省樟树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钰,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仁生,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组成员、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资深教授吴汉东(线上)作致辞发言。开幕式环节由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建华主持。
江西省樟树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钰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钰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樟树市深入贯彻中医药强省战略,大力推进“中国药都”振兴工程:一是高质量推进中药材种植流通。今年,市委、市政府投入2亿元推动樟树道地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初步建立从种子种苗、种植、加工到流通使用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二是高标准提升中医药工业企业。支持仁和、天齐堂等中医药骨干企业发展,引进北京同仁堂、华润江中等知名药企和上海创诺等全国医药工业百强、大型生物医药企业。三是全方位畅通中医药流通市场。搭建中药材“云”交易平台,打造全国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投资建立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数字经济产业园。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陈仁生
陈仁生专委表示,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经济与现代法治的结合产物,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推动因素。江西加快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省,需要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本次论坛是樟树药交会自1958年以来首次举办的知识产权保护论坛,符合大势所趋,顺应时代要求。希望与会各方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入交流、相互启发、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吴汉东教授表示,作为知识产权的同仁,应该关注的是中医药保护的产权化和法制化,知识产权对于中医药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制度功能。同时,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关注到中国的传统医药保护至少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古典中药汉方的传统知识特别保护问题;二是中药材产品的专利保护;三是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工艺采取技术秘密保护;四是中药产品的商标、商号保护;五是中药材产地的地标保护。
在主题演讲环节,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二级高级法官、审判长张志弘(线上),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程永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彭学龙(线上),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产业促进处处长刘希伟,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兼法律合规部总经理徐安江,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务总监付德平,江西华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范建兴分别就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思考、中医药商标保护与品牌运营、中医药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策略等话题展开演讲。
程永顺主任梳理了自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他指出,目前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中药包括范围广泛、涉及法律制度较多、受到多方认识与观念的挑战等问题,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构建综合、全面、立体的保护机制,可以给权利人更多的选择机会与途径。他认为,对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应遵循“特殊性”的原则,在法律保护的基本概念的前提下,遵循国际知识产权司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通行惯例,通过我国现有的法律将与中医药保护有关的制度细化,打造一个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特殊”的保护制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制定《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立法》。
针对目前市场上传统中医药老字号屡被抢注、侵权乱象,彭学龙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积极注册商标。中医药企业应重视对老字号的商标注册,老字号注册商标更需要保护性注册,需要跨类别保护,减少商标纠纷。二是请求驰名商标认定。中医药企业依据法律规定在商标注册审查等过程中,主动向监管部门提出认定驰名商标,申请中国驰名商标保护。三是建立海外商标抢注预警机制。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应多渠道宣传“马德里国际商标体系”,促进中医药企业对海外商标注册的了解,鼓励中国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注册布局,同时,应联合行业协会、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渠道定期收集海外中医药商标被抢注信息,建立海外商标预警机制,鼓励海外维权。
刘希伟处长以“中医药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策略”为题展开了分享。他介绍了传统医学的概念及特点,横向对比了西方国家关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他指出,目前,发达国家利用其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大量开发传统知识及相关产品,数据显示,日韩占据目前涉外80%中药市场销售份额,中国出口中药仅占5%左右。同时,他从我国的法律制度出发,审视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提出需构建完备的国内传统知识保护法律体系。
徐安江总经理及付德平总监分别从华润江中制药、仁和药业的维权经验出发,分享了其专利、商标、商密等知识产权管理实效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成果。据了解,江中制药目前持有国内授权专利共268件,仁和药业共注册商标3936件。为加大维权打假力度,针对近年来假冒侵权案件频发的现况,两公司配合公安部门办理了一系列涉嫌侵权假冒案件。
范建兴律师就中医药领域如何维权取证提出了几点意见。他表示,在商业秘密案件取证中,应保留有权就该信息主张权利的证据,以及该信息是否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的证据,同时搜集商业秘密被侵权的具体行为、侵权方式相关证据。针对古方、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炮制方法、制剂工艺等已为公众所知悉的医药技术信息进行整理、改进、加工,则应针对形成了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新信息进行证据搜集。对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药材炮制方法、传统工艺等依附于传承人的传统知识,应保留相关传统知识来源的证据。
会上,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五起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相关链接:宜春中院发布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附判决】主题演讲及典型案例发布环节由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易建锋,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郑红葛主持。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期间,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樟树市人民政府举行了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合作协议是本次论坛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进一步推进江西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除主题演讲外,会议的法律研讨环节也碰撞出不少的智慧火花,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党支部书记、教授宋晓亭(线上),江西中医药大学产学研服务中心主任、教授刘志勇,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杨丽,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工作专班成员余建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博导戚建江(线上),华东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教授肖海,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张军强,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员额法官胡建文分别就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现状,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意义,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难题和破解,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思考,论综合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中医企业专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医药专利侵权判定问题研究,中医药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责任承担等话题展开研讨。讨论环节由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程永顺主持。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罗伟对本次论坛活动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是推动保护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嘉宾们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定提供了很多创新思路、方法,贡献了很多宝贵的知识,江西法院将在会后进一步学习、思考、总结,将研讨成果及时转化为保护实践,推动江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创新发展。
本次论坛是樟树药交会自1958年以来首次举办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作为江西法院服务保障“一号改革工程”的具体举措,为江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凝聚了共识、理清了思路,对于推进江西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将起到积极的服务和促进作用。知产财经将整合主讲大咖们的精彩发言内容,以飨读者。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