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业秘密纠纷案件逐年增多,诉讼标的额也一路飙升,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缺乏保护商业秘密的意识和能力,商业秘密保护亟需加强。值得关注的是,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被告大多是一些公司的前雇员。实践中,国内企业和投资者常通过“挖猎”技术人才(团队)的方式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以期实现迅速获利和“崛起”的目的。这种“抄袭”一旦成为常态,将致使行业发展追求短期效应,对核心的、基础性的技术研发和战略投资信心形成致命障碍。
企业应如何防范商业秘密随人才共“流动”?企业该怎样加强商业秘密自我保护?如何建立适合的商业秘密管理组织与架构?如何有效地进行商业秘密登记存证和管理?基于此,知产财经特整合27件相关案例,以飨读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获取全部案例详情。
案件目录
· 附判决┃专家速评:6.4亿余元技术秘密案判决的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
· 惩罚性赔偿1884万元!高管离职后侵犯前东家商业秘密构成犯罪
· 惩罚性赔偿1398万元!离职员工带走核心技术数据侵犯商业秘密
· 处罚金200万元!利用原企业的源代码开发同类软件牟利侵犯商业秘密
· 窃取公司商业秘密在外投资生产和销售,涉案超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