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部署,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以严格公正司法保护创新创造,服务保障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6642件,审结15440件,13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库。省高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表扬。
一、依法加强科技创新保护,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加大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成果保护力度,审理涉专利、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类案件1849件。审理涉某认知大模型知识产权纠纷,准确把握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目的,依法认定案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精准保护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成果。
加强科技创新主体保护,平衡技术秘密保护、离职科技人员择业自由和后续创新。审理某自动化领域技术人员“跳槽”引发的专利权属纠纷案,明确职务发明认定的考量因素,让发明权归属真正推动创新的人员、单位。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保护,服务江淮粮仓建设,审理植物新品种案件52件。审理某制种合作方私自截留亲本繁育、套牌销售案,依法认定不为公众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采取保密措施的育种材料属于商业秘密,维护种业安全。
推进创新成果流转应用。审理某环保工程公司诉其实施方法专利必要设备购买方专利侵权纠纷案,依法运用合同法默示许可制度及专利权利用尽原则,保障知识产权的正当、合理利用。
二、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强化商业秘密保护,依法制裁侵犯技术秘密和经营信息行为,审理商业秘密案件44件。审理某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窃取原供职车企技术秘密案,探索单纯非法获取型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入罪规则,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制止市场垄断行为,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审理某科技公司横向垄断协议案,确认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以将对方排除出市场为核心目的和基本内容的协议无效,维护竞争秩序。
规范平台经济领域竞争秩序,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审理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商业诋毁纠纷案,认定网络营销中以不恰当方式横向比较产品突出自身优势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倡导新商业模式下良性竞争。
加大对商业标识的保护力度。审理涉“讯飞”“奇瑞”“古井贡”等知名品牌商标权案件7065件,依法制裁攀附商誉、仿冒搭车等行为。
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合法权益,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审理中外两光伏企业专利侵权纠纷案,促成两大光伏龙头企业达成和解、实现双赢。
三、依法加大著作权司法保护力度,服务保障文化强省建设
审理著作权案件7345件。
保护文化艺术创作,激发原创动力。审理某“微短剧”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依法界定“微短剧”属于视听作品新类型,保护其著作权,维护新兴内容行业创新环境。
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司法保护新需求。审理某知名游戏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刑事打击私设游戏服务器牟利行为,促进数字文娱产业规范发展。
四、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
进一步优化诉讼机制。深化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司法措施保护创新。在9件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最高判赔额达两千万元。
进一步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加强保全措施、民事调查令适用,及时收集、固定证据。积极适用举证责任转移规则,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在48件案件中采用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完善技术调查、咨询、鉴定及专家陪审的事实调查认定体系。
进一步强化协同保护机制。办理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302件,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形成保护合力。与沪苏浙法院加强司法协作,共同发布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
进一步参与综合治理。惩戒滥用权利、恶意诉讼行为,开展知识产权非正常批量诉讼治理,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社会氛围。
2025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法院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努力开创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