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司法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发布川渝法院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并邀请代表委员现场见证。本次发布会是川渝知识产权司法协作机制建立以来,两地高院第六次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龙,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学锋,分别通报重庆、四川两地法院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并发布白皮书。
2024年,重庆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市委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第五次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重庆法院学深悟透“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始终坚持“用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深入开展“审判能力提升、审判质效提高、审判管理科学、审判精品产出”四项工程,守正创新开展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切实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努力成为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一是贯彻会议精神,全面革新审判理念
第五次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召开后,重庆法院深入学习张军院长、陶凯元副院长讲话,认真贯彻“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精神,牢固树立“严格保护、公正履职、统筹协调”审判理念。市高法院迅速召开党组会并向市委报告会议精神与落实举措。组织召开全市法院贯彻会议精神专题部署会,系统领学会议内容,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并提出了强化大局意识、贯彻“严保护”理念、完善“大保护”机制等工作要求。中基层法院召开学习会议精神的专题审委会,讨论制定落实会议精神、更新审判理念的具体措施、方案办法。
二是提升审判质效,发挥司法保护职能
质效指标持续向好,保护效能稳步提升。全年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033件,审结15618件。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5122件,刑事一审案件100件,行政一审案件19件,涉外涉港澳台案件61件。涉及重点领域案件增长,妥善审结涉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类案件680件,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发展。侵权惩罚力度明显增强,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案件15件,判赔金额2453.78万元,同比分别上升200%和424.31%,确保创新主体得到足额充分赔偿,侵权主体付出沉重代价。行政刑事司法保护增强,知识产权行政刑事案件呈上升态势,进一步强化行政刑事司法保护力度,构建全方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
牢固树立“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理念,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1案入选202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1篇判决书入选第六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1篇判决书获评2023年全国法院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和垄断案件优秀裁判文书二等奖。22个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
三是加强创新保护,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保护,在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商业秘密案中,准确界定商业秘密的保密措施合理性认定标准。助推文化传承发展,审结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木匾”代表性传承人研发的“庹氏字帖”著作权纠纷案,加强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著作权保护。在视频平台企业间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中,首创侵权获利计算公式进行精确赔偿。助推品牌强国建设,依法保护华为、小米、红牛等知名品牌,严厉打击侵权假冒。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一起商业诋毁案件中,通过“诉中行为保全+生效判决”组合拳对网络黑灰产进行全链条打击。在一起涉及民生领域的反垄断行政处罚案件中,明确随机抽样调查对巨量交易行为违法性认定的适用条件,完善了抽样调查在反垄断执法中的具体规范运用。
四是围绕中心大局,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保障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履行川渝法院合作协议,加强川渝高竹新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建设,推动川渝地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发展。保障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将涉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纳入调解范围,并建立定期联合培训涉外解纷人才机制。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牵头建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13+2”司法协作机制,举办首届司法协作论坛,开展涉外人才一体化培训。
五是深化机制革新,健全专业化审判体系
依托“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平台构建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纳入“市委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并验收入库。以“如我在诉”的意识,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小额诉讼审判模式,151件著作权侵权小额诉讼案件,从立案到赔付仅用时三天,实现了要素式文书当庭送达、立等即取。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聘请43名技术调查官参与技术事实查明,所涉案件数量同比增加138%。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诉仲衔接工作机制。健全以“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代表委员联络站”为支撑的多元解纷体系,委托调解知识产权纠纷2052件,成功化解987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六是发挥平台作用,强化应用理论研究
紧扣时代主题,紧盯实践所需,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累计组织召开理论研讨会25场,举办“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53讲,出版《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研究》7辑,发布重点研究课题21个,推动了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事业的发展。2024年,持续完善“一会一坛一刊一课题”特色工作机制,成功举办以“加强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2024年年会。编辑出版《重庆法院知识产权判解示例》一书,积极展现“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
重庆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将以守正创新、追求公正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姿态,保障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迈上新台阶,又对又快又好地办理每一件案件,努力成为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全国人大代表陈玮、重庆市人大代表朱炳清,重庆市政协委员王万宇,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二级调研员秦劳,中央驻渝及市内主要媒体,全市三级法院知识产权法官和法官助理在重庆会场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