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倪闽景委员的调查,近几年我国的年均专利申请量维持在140万件左右,约占全球专利申请量的40%,比美国、日本、韩国加起来的总量还多,但专利技术含量低,转化价值低,存在“凑数专利”“垃圾专利”等情况。
倪闽景委员说,专利的申请、审查、维持都需要投入人力和经费,为完成专利摊派指标、职称评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严重。“垃圾专利”不但造成人财物的浪费,还产生了“挤出效应”,影响有价值专利的实施和转化。
为解决专利质量不高的问题,倪闽景委员建议,政府应明确把“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的指导思想改为“质量优先”,改变区域专利评价工作的导向,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改为“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改变政府补贴的导向,逐步降低乃至取消政府对专利申请的资助。从支持专利数量型向质量型和转化率型倾斜。
倪闽景委员建议,应鼓励国际专利申请。以2016年为例,我国国外申请专利仅占4.2%,国外许可专利仅占6.3%。而美国分别是43.4%、48.1%。国际专利申请旨在保护在国外的知识产权,美国有36%的专利在海外有布局,而我国这个比例不到5%,直接导致我国知识产权方面国际收入过低。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5年我国知识产权国际收入仅为10.8亿美元,而美国高达1246.7亿美元,约是我国的115倍。倪闽景委员说,要做到国际专利申请的快速提升,提高知识产权的国际收入,一方面需要有人才储备和服务机构的培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出台有关奖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