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为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服务保障工程机械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司法链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全方位构建工程机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之盾”,长沙知识产权法庭召开新闻通气会,现场发布《工程机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加强工程机械知识产权保护十二条司法措施》以及2024年长沙两级法院十二个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近年来,长沙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论述精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24年,长沙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856件,审结7414件;长沙中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64件,审结1670件,两级法院的收结案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引发广泛关注,审理的涉“长高电新”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入选全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和“12件知识产权重点宣传案例”,被写入2025年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审理的万某宫(湖南)娱乐有限公司诉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裁决案,获评最高法院首批涉市场准入行政诉讼十大典型案例。妥善审理涉及电视热剧《庆余年》的全国首例AI文生视频侵权案,为AI技术应用划定了法律红线。向互联网头部企业发出全国首份涉AI司法建议书,完善人工智能侵权风险防范体系。事实上,两级法院知识产权法官们办理的还有很多好案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一一介绍。长沙法院的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七保七化”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特色,获《人民法院报》专版报道,“长小知 护知产”品牌也在“长小知 护园区”“长小知 护机械工程”“长小知 护地标”“长小知 护文创”“长小知 护超算”等一次又一次走访、调研、宣讲等活动中持续擦亮。2024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专项工作进行评议,长沙中院获评第一。
近三年来,湖南机械工程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但国内、国际竞争加剧,知识产权侵权事件频发、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不断升级,2022年至2024年,长沙两级法院审理的涉工程机械知识产权案件数,与2019年至2021年相比大幅增长145.21%,在此背景下,长沙中院发布《工程机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年1月-2024年12月)》尤为必要,它将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更为清晰的法律预期。《加强工程机械知识产权保护十二条司法措施》是目前全国首份涉工程机械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司法措施,这十二条司法措施既是对前期审判经验的总结,更是在走访、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高度进行的“问诊开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立体化防护体系。
下一步,长沙法院将以此次新闻通气会为新的起点和契机,从以下方面推进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做深做实、向精向新、更优更亮。
一是努力完善案件管辖及法庭职能。深入落实“精主业,强队伍”“两聚焦、一结合”工作要求,发挥全市知识产权案件现有“1+6”联动机制,推动构建“1+9”全管辖格局,切实深化“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探索法庭诉讼服务+调、立、审职能全覆盖。
二是积极推进审判精品化战略。推进队伍精英化、审判精品化、服务精准化工作目标,大力挖掘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和工作机制。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实现“办理一案,引领一片,惠及一方”。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司法链有机融合和无缝对接,以司法链护航产业链、创新链,着力打造湖南12条重点产业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长效机制。继续探索完善针对数字版权、短视频侵权、AI侵权、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等新型、争议案件裁判规则,促进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力度,完善涉外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护航企业扬帆出海,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组织两级法院业务培训,贯彻上级法院最新精神和裁判导向,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全市两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有效增进多部门联动保护。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强部门间业务协作,加大刑民、行民、行刑衔接力度,持续开展“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构建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执法有机衔接、协同共进的运行机制。
四是持续擦亮“长小知 护知产”品牌。两级法院发挥各自优势,将知识产权“前保护”工作做细做实做出特色,前期在浏阳园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开展的“长小知 护园区”“N课一册”活动就是典型样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