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杜长辉参加2025中关村论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分享具体裁判做法,强调促进与规范并重、法律与技术融合和行政管理规范协调,强调知识产权法官应积极拥抱技术发展。
本文结合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相关的民事、刑事典型案例,探讨对于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刑事、民事认定规则差异,以供权利人维权救济之参考。
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指出,盗版行为不仅损害了创作者的权益,还打击了行业的创作热情。她建议加大侵权赔偿力度,提高赔偿金额至制作成本的30%,并对恶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此外,赵冬苓还呼吁加强平台责任,利用AI等技术拦截侵权内容,并通过行业自律和公众教育提高版权保护意识。治理网络侵权需要法律、技术、行业和公众的协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盗版问题。
宋鱼水在本次演讲中详细介绍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激励自主创新、提升司法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始终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己任,通过优质专业化审判和创新机制建设,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司法指引。 查看全部
在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体制专门化改革的背景下,技术调查官制度已经成为当前最高人民法院及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法庭)力推的一种主流模式。技术调查官作为人民法院内部的技术专家,在案件审理中以助手身份为法官提供技术上的专业意见参考,相对于专家辅助人具有中立性、客观性优势,同时又可以克服技术鉴定程序繁琐、周期长、费用高的问题,已成为目前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有力手段。 查看全部
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呼吁加强文化产业版权保护,针对当前盗版手段升级、侵权问题加剧的现象,提出多项治理建议。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