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局长吕武钦介绍,4月20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昆仑2021”专项行动,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广泛关注、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特别是针对“老”“小”等特定群体的相关犯罪发起新的更强攻势。截至6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万名,涉案总价值135亿元。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和粮食安全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紧紧围绕肉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酒水饮料、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突出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农药、兽药犯罪,以及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方式制售伪劣食品等多发性犯罪行为;紧紧围绕粮食安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犯罪活动。各地集中侦破了四川“4.25”生产和网上销售伪劣牛肉干系列案、黑龙江大兴安岭“5.29”生产销售假劣农药案、河南鄢陵某木材公司非法占用农用地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截至6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和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犯罪案件2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00余名;侦破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犯罪案件近百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0余名;侦破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案件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00余名。
二是依法严厉打击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医疗用药安全。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针对患者保命救命用的急救类、心血管类、抗癌类药品,老百姓日常用量大的感冒类、风湿类药品等重点领域,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药犯罪,集中侦破了江苏盐城制售假药系列案、安徽芜湖“5.20”生产销售假药案、福建厦门蔡某某等人非法经营药品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截至6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犯罪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0余名。
三是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针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明确了聚焦健康安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营商环境、源头治理的“五个聚焦”工作思路,特别是将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依法严厉打击儿童用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建筑材料等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侵权假冒犯罪,先后侦破了广东省广州、中山生产销售假冒品牌母婴用品案,重庆九龙坡白某某等人销售假冒品牌汽车配件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势头,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截至6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侵权假冒犯罪案件3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200余人。
四是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打击矛头指向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特别是对涉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以及涉及洋垃圾、进口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等重点领域的犯罪行为,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摸排犯罪线索,依法严厉打击,积极推动源头治理。对侦办非法采沙、非法采矿案中发现的“沙霸”“矿霸”等黑恶势力,会同有关部门深挖彻查、坚决铲除。各地先后侦破了内蒙古阿拉善盟那某等人非法占用草地案、山东滨州“3.27”污染环境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截至6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污染环境犯罪案件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00余名;侦破非法采矿等犯罪案件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00余名。近日,根据党中央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公安部已就黄河流域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将强力推动这项工作。
五是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公安部党委关于三年为期持续深入打击涉野生动物犯罪等部署要求,在去年专项打击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的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坚持深度打击、精准打击的目标要求,针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突出问题,以打击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以及非法狩猎、盗伐滥伐林木等犯罪为重点,先后侦破了四川“12·3”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安徽长丰“4·20”非法狩猎案、福建漳州“1·15”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金毛狗蕨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截至6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案件3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500余名;侦破盗伐滥伐林木、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等犯罪案件2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