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赚钱没问题,但你知道吗,有人居然通过卖他人简历来赚钱,这将面临什么后果?和鹏法君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吧!
案情简介
2023年3月,陈某发现贩卖简历信息的“商机”,遂萌发出假借招聘之名,售卖求职者信息牟利的念头。3月底,陈某购买已注册的招聘平台账号,发布IT、新媒体等就业市场热度较高的虚假岗位招聘信息,累计获取上万份求职简历,这些简历均含有求职者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主要工作经历等隐私信息。
手握海量简历的陈某,将销售对象瞄准具有大量招聘需求的就业培训类公司,主动上门推销,并以每份1.5元至3元的价格将简历卖出。短短三个月内,陈某非法获取求职者个人信息21349条,累计出售信息16302条,共计获利42561元。
2023年6月底,陈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后全额退还违法所得。
法院审理
被告人陈某无视国家法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考虑到被告人陈某系初犯,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且自愿认罪认罚,依法予以从轻处罚。
综合被告人陈某的认罪态度和退赃情节,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该判决已生效。
鹏法君说法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个人信息收集必须合法、正当、必要、规范,违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可能触犯法律。而招聘平台作为求职的重要渠道,在提供就业服务的过程中,能获取大量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因此成为不法分子获取并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重灾区”。
本案中,被告人陈某借助招聘平台账号,获取大量简历信息并转手倒卖,从中非法获利,其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扰乱了正常的招聘市场秩序,应依法严惩。
鹏法君提醒广大求职者,警惕虚假招聘信息,对于要求提供大量个人隐私信息的职位,应仔细核实企业真伪,切勿轻易发送个人简历,要时刻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招聘平台作为连接求职者和企业的纽带,应当严审入驻企业资质,建立健全信息保护机制,为求职者创造公平、安全、可靠的就业环境。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查看更多知识产权精彩内容,请浏览知产财经官网:www.ipeconom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