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对抽盲盒上瘾过吗?
重磅推出的隐藏款、潮牌设计师手笔、不断翻炒的二手盲盒价格……这些来自商家制造的概念不断刺激着大脑皮层。这搁谁顶得住啊!
一大批对盲盒营销失去抵抗力的年轻人蜂拥而至。眼瞅着这块流量“大肥肉”就在眼前,有的商家还动起了歪脑筋。
原创盲盒品牌前脚刚刚预热新品,某“线上抽盒机”后脚便一键复制产品图片和详情页面,并在新品发布当日开启线上抽盒预售。
消费者在线选取盲盒并付款后,线上抽盒机 “在线开盒”并告知消费者发货日期。看似是为消费者节省了到店选购的时间,但这场交易是在“无货”的情况下提前进行的。
如果不巧遇到个运气惨淡的商家,那么你在 “线上抽盒机”抽到的隐藏款可能永远都无法发货了。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涉盲盒线上抽盒机“抽盒预售”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案情速递
原告某文娱公司系国内知名盲盒企业,其围绕创设虚拟人物IP开展宣发活动,并在盲盒产品发行环节,采取预热期宣传造势、预热不预售的策略,以积聚流量。
被诉盲盒线上抽盒机的“抽盒预售”行为表现为:在原告发布预热推文后,该线上抽盒机当日就将原告新品的盲盒产品图片、产品详情页面复制到其线上抽盒机相应版块,并在原告新品发布当日即上架进行线上抽盒预售,售价与原告相同或略高。消费者在线选取盲盒并付款后,该线上抽盒机将在线确定抽取的款式,并告知消费者发货日期。
该线上抽盒机还在常见问题页面载明:由于供货渠道等不可抗因素导致的延期发货,个别产品可能会超期发货;线上盲盒商品为确认款式可能会拆盒或拆袋才能发货(有卡系列不拆袋)……不接受因此理由的退货退款。在发生迟延发货时,该线上抽盒机会通过平台客服让消费者选择“等待发货”或“退款”。截至起诉时被告的“抽盒预售”行为至少涉及原告36个系列产品。
原告认为该线上抽盒机的提前“抽盒预售”行为系在尚无实体盲盒产品的情形下进行,其设置的隐藏款抽取概率、投放数量均不实,且提前“抽盒预售”不当抢占了本属于原告及其官方合作渠道经营者的市场份额,严重损害了原告及相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了正常竞争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故向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起诉,主张被告停止线上“抽盒预售”行为、消除影响,并索赔近500万元。
裁判结果
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原被告均为盲盒产品经营者,被告在原告发布新品盲盒预热推文的当日便将其图文内容搬运至其线上抽盒机开始提前“抽盒预售”,系借用原告宣传所积累的热度与流量的“不劳而获”之举,此时原告的新品盲盒尚未开售,被告对于该新品系列盲盒最终流向二手市场的款式、数量、时间等信息都无法明确,其能否在二手盲盒市场收购到相应的产品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尚无实体盲盒产品的情形下,被告所设置盲盒数量及隐藏款抽取概率均为虚假,且其隐藏款抽取概率一般高于原告所设置的隐藏款抽取概率,虚高的抽取概率可吸引大批不知情的消费者付款,但其所承诺的发货日期及最终能否获得相应的产品却难以确定,故其“抽盒预售”行为损害了相关消费者的利益。此外,该行为亦提前抢占了原告的市场份额,不当攫取了原告的交易机会,在预售时也未明确告知消费者其产品来源,容易使部分消费者误以为其有稳定的官方渠道货源或与原告方品牌存在合作关系,消费者对该线上抽盒机的负面评价可能对寻麟公司的商誉造成损害。因此,一审法院认定被告的线上“抽盒预售”行为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所规制的虚假宣传行为,遂判决被告停止被诉“线上抽盒预售”行为、消除影响,并综合考虑原告品牌知名度、宣发成本、被告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及主观恶意等因素酌定被告赔偿原告80万元。一审宣判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诉。
杭州中院二审认为,被告实施线上抽盒预售行为时,其发布的产品投放数量、款式分布、抽取概率、发货时间等交易信息均不具有真实性,且其未向预售的消费者披露该事实,此种“无货先售”并作虚假宣传的经营模式,既损害了相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亦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故其行为构成虚假的商业宣传,且其宣称“拆盒不拆袋”,也对消费者形成误导;另外,其采用直接复制原告的预热新品页面来预售自己的二手产品,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从而破坏了消费者对原告的品牌信赖,亦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本案系涉盲盒线上抽盒机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对盲盒线上抽盒机的“无货先售”的行为进行了评价。盲盒线上抽盒机在尚无实体货源的情形下进行“提前预售”,其所发布的产品投放数量、款式分布、抽取概率等交易信息均不具有真实性,此种销售模式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及选择权,亦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对于经营者以及消费者权益均存在损害,也对盲盒经营者通过合法经营和创新经营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业生态产生负面影响,构成不正当竞争。
盲盒作为近年来的新兴行业,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但随着涉盲盒商业模式及消费场景的不断拓宽,各类问题逐渐凸显,由互联网所衍生出的线上抽盒经营模式因缺乏指引及监管,更是乱象丛生。线上抽盒机的玩法花样众多,各种虚拟道具层出不穷,如“提示卡”“透视卡”“兑换功能”等,甚至无需要实体盲盒产品,便可设计一个线上抽盒小程序,吸引消费者为“中奖”而抽盒,上述行为凸显线上抽盒已逐渐偏离盲盒交易作为商品交易的本质,亟需进行规范与监管。盲盒经营者在采取线上抽盒的经营模式时,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应当以实际拥有的实体盲盒产品为依据来设计产品投放数量、产品分布、隐藏款抽取概率,应回归商品交易的本质,而非发展为“空手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