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药行业人士分析称,前沿生物连续三年持续亏损、现金流为负、在研两款新产品都是由香港及美国公司专利授权或转让而来,自有研发能力存疑,即使有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持,最终公司能否通过上市委审议,还存在较多悬念。
就此看法,致函前沿生物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记者注意到,虽然“艾可宁”获批上市已两年有余,却并未改善前沿生物的亏损状态。
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2017年至2019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65亿元、-2.47亿元、-1.92亿元,连续3年多累计亏损高达5.51亿元。对于持续亏损,前沿生物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表示,目前新药“艾可宁”的商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司营业收入较低,而研发费用依旧较大,此外由于对公司员工股权激励形成的股份支付金额也较大,综上导致公司亏损且存在较大的累计未弥补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连续亏损,前沿生物近年短期借款及负债合计整体呈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前沿生物短期借款分别为500万元、277.32万元、1413.37万元;同期负债合计分别为6327.94万元、8552.80万元、33,653.65万元。
据公开信息披露,前沿生物目前共有“艾可宁+3BNC117联合疗法”、“新型透皮镇痛贴片AB001”两项在研产品,但这两项在研产品,均非出自前沿生物自有的研发团队之手,而是由香港公司利基达及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专利授权、转让而来。上述两项在研产品来自专利授权及转让,上交所曾对此情况发问,要求前沿生物说明是否具有持续的新药研发能力,以及对其生产经营的影响。前沿生物当时表示,公司在研发实力、技术储备、人员配备、知识产权等方面均能够保障公司具有持续的新药研发能力及生产经营能力。
不过,在招股书(上会稿)中,前沿生物也坦率表示,若公司未来无法通过自主研发或授权引进的方式丰富产品管线,可能对公司的持续研发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若在研产品商业化后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可能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持续经营能力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