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巴西《国家电子法律公报》披露,华为与联发科已就双方之间的专利纠纷达成和解。与此同时,专利池管理组织Access Advance更新其VVC Advance专利池的被许可人名单,华为已位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联发科子公司HFI Innovation早已是VVC Advance的许可方。针对和解事宜,华为回应称:“双方已同意解决彼此之间的所有专利争议,具体和解条款保密。
这场横跨中国、英国、德国、巴西及欧洲统一专利法院五大司法管辖区的专利博弈,始于 2022年3月的专利许可谈判破裂,因深圳法院针对联发科的一审判决迎来转折,并成为双方回归谈判桌的关键推力。作为全球通信技术领域的核心企业,华为与联发科的纠纷不仅涉及4G、5G、增强语音服务(EVS)等标准必要专利(SEP),更折射出不同司法体系在SEP纠纷审理节奏、禁令约束力上的差异。知产财经特梳理双方全球52起诉讼关键进展,形成时间线与案件细节汇总(专利无效诉讼除外),以呈现这场争端的完整脉络。获取全部诉讼进展表格及裁判文书/法庭文件,请点击文末处链接。
一、纠纷起源:从谈判破裂到全球对簿
2022年3月,华为依据其5G标准必要专利(SEP)组合,向联发科提出专利许可要求,但联发科认为华为的许可条件违背FRAND原则,明确拒绝该提议。
此后双方进入长达26个月的谈判拉锯期,始终未能就许可费率、范围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2024年5月,谈判彻底破裂,华为率先启动司法程序,一场覆盖多领域、多国家的专利诉讼战正式打响。
二、各国诉讼进展全梳理
(一)中国:核心战场的判决与管辖权博弈
中国作为双方业务布局的核心市场,成为本次专利纠纷的“主战场”,案件集中于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知识产权审判重点城市,其中深圳法院的一审判决更是直接推动和解达成,争议焦点围绕专利侵权认定、管辖权归属展开。
2024年5月,华为率先在深圳发起诉讼攻势,对联发科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生产、销售的4G/5G通信芯片侵犯华为多件SEP,请求法院判令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其中深圳法院受理的案件因涉核心技术专利,成为双方对抗的关键。
面对华为的诉讼行动,联发科迅速展开反击:2024年7月,联发科联合其子公司 HFI Innovation、MTK Wireless扩大诉讼战场。除深圳外,先后在郑州、杭州三地对华为提起专利侵权之诉,主张华为通信终端产品侵犯其SEP专利;同时在北京法院提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华为在专利许可谈判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作为反制,华为陆续在北京、杭州、广州、上海对联发科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2025年5月13日,据裁判文书网披露,最高人民法院就联发科针对华为提出的SEP案管辖权异议作出终审裁定,明确驳回联发科的异议请求,确认相关法院对华为诉联发科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权。
2025年8月,深圳法院就华为诉联发科专利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该判决是系列全球案件首份判决,或也是推动双方重启和解谈判的关键转折点。
(二)英国:FRAND费率审理与管辖权拉锯
在华为5月份深圳起诉之后,联发科在英国高等法院主动发起“确认全球FRAND许可条款”诉讼,将双方诉讼战火进一步扩大到海外,试图通过司法程序锁定许可标准,而华为则多次提出管辖权异议与程序中止申请,双方在程序问题上展开多轮博弈。
2024年7月15日,联发科及其子公司HFI Innovation、MTK Wireless在英格兰和威尔士高等法院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华为,案件编号HP-2024-000028,涉诉专利涵盖4G/5G通信技术,同时请求法院确认其SEP组合的全球FRAND许可条款。
2025年3月18日,英国高等法院作出关键裁决:一是驳回华为关于“FRAND许可费争议不应由英国法院管辖”的异议;二是拒绝华为提出的“暂停英国诉讼、等待其他司法辖区判决”的请求;三是明确英国法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同时允许华为就部分裁定提起上诉,但上诉未改变管辖权核心结论。
2025年4月15日,英国高等法院进一步批准联发科提出的“加速FRAND审理”申请,即要求缩短费率争议的审理周期,尽快确定双方的许可标准。法院将审理时间定于2026年2月,虽然较联发科主张的2025年10月有所推迟,但仍属快速程序——这一决定被业内解读为对联发科的阶段性利好,也给华为带来更大诉讼压力。
2025年7月4日,英国高等法院再度驳回华为的“案件管理中止申请”,同时否决其针对此前裁定的上诉许可,明确本案将按加速程序推进,直至和解达成前,英国的FRAND审理始终处于“快车道”。
(三)德国:UPC框架下的专利侵权对抗
德国作为欧洲专利诉讼的核心辖区,双方的纠纷主要集中于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的慕尼黑、曼海姆分庭,涉诉专利包括多件欧洲SEP,且联发科子公司首次在UPC对华为发起诉讼。
2025年3月24日-25日,在联发科将战火扩展至英国后,华为于欧洲法域给予回应,在UPC慕尼黑分庭起诉联发科及联发科德国公司,指控其侵犯多件欧洲通信专利,案件编号分别为ACT_13761/2025、ACT_14180/2025,请求法院颁发禁令并判令赔偿。
2025年5月16日,联发科及其子公司HFI Innovation发起反击,在UPC曼海姆分庭起诉华为旗下五家公司,主张其侵犯欧洲专利EP2689624(涉通信技术标准)——这是联发科首次在UPC框架下对华为提起诉讼,也是双方在德国司法辖区的核心对抗案件,截至和解达成前,该案尚未进入实体审理阶段。
(四)巴西:颁布禁令+海关执法
巴西作为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机市场、重要制造基地,三星、摩托罗拉(联想旗下)、苹果等企业均在此设厂,而联发科是当地手机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25年春季,巴西法院在华为诉联发科专利侵权案中,下达两项初步禁令:
首项禁令(案号0838699-48.2025.8.19.0001)涉一件4G SEP,法院除禁止联发科相关行为外,还明确要求海关配合执法,通知联邦税务局“根据禁止该产品在全国销售的规定采取适当措施”。
两周后,法院发布第二项初步禁令(案号0838499-41.2025.8.19.0001),涉一件增强语音服务(EVS)SEP,同样指令海关执行进口禁令。
2025年10月8日,巴西《国家电子法律公报》披露,法院已依据《民事诉讼法典》第487条批准双方和解,正式终止强制执行程序。
三、和解后续:专利池联动与行业影响
2025年10月8日,与巴西法院确认和解同步,Access Advance更新VVC Advance专利池被许可人名单,华为正式加入该专利池——而联发科子公司 HFI Innovation 早为该专利池的许可方,双方在专利池层面的 “双向加入”,被视为和解后技术合作的潜在信号。
VVC(多功能视频编码)是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广泛应用于 4K/8K 视频、流媒体等领域,华为与联发科在该标准下的专利交叉许可,将减少双方在消费电子、通信终端领域的专利摩擦,也为行业提供了 “从诉讼对抗到合作共赢” 的参考案例。
结语
华为与联发科的专利争端落幕,不仅为双方减少了司法成本、重塑了技术合作基础,更凸显出三个行业趋势:一是中国司法机关在标准必要专利纠纷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地的判决正成为推动争议解决的关键变量;二是UPC框架下的欧洲专利诉讼逐渐常态化,成为企业争夺专利话语权的关键战场;三是专利池的“双向加入”正成为和解后的重要配套动作,助力企业从“对抗”转向“协同”。
随着5G技术深化与6G研发加速推进,通信、汽车、IoT领域的SEP纠纷仍将持续。未来,企业应如何平衡专利保护与遵循FRAND原则、如何选择高效的司法策略,华为与联发科的案例或将成为重要参考,知产财经也将持续关注。
点击链接获取完整诉讼表格及裁判文件: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PJUQgOnaWwMoJ6TpSYiiw?pwd=5cb6 提取码: 5c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