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财经》 > 第05期 > 目录 > 正文

封面故事|【原创】游戏新型侵权模式的法律边界

来源于 知产财经 2020年第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20日

巨大的产业规模、庞大的用户体量、向好的发展前景,使得电子游戏产业一跃成为当今最为热门的前沿产业之一,吸引着海量就业人口纷纷加入——其中就包括各种类型的侵权者。在侵权产业链不断扩张的同时,游戏产业本身更新换代快、产业协作复杂、与其他产业多有交叉重合的特点,也滋生了层出不穷的新型侵权模式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

  文 | 张翼翔  知产财经全媒体  IPE@ipeconomy.cn

  从年代感十足的像素风游戏到炫酷精致的3A大作,从经典的“红白机”“小霸王”游戏到花样翻新的PC、主机乃至手机游戏,电子游戏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如今,电子游戏已经从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新事物,发展为千家万户广泛熟知、参与的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其受众也由最初的青少年群体、专业领域人士,拓展至覆盖几乎所有年龄段的社会群体。关于电子游戏本身的褒贬争议迄今仍未完全散去,但没有人再能否认,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割离的一部分。

  电子游戏在中国的接受与普及史,也是一部中国本土游戏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进化史,同时还是游戏产业从业者与各类侵权者往来纠缠的斗争史。围绕国人对于电子游戏日益增长且永无止境的兴趣与追求,国内游戏产业在跨越世纪的一段时期内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形成了如今体量庞大、品类繁多、更新迅速、日趋精细的产业链条。在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以及世界经济震荡衰退的大背景下,国内游戏产业凭借“宅经济”的独特优势,依然保持着喜人的逆势增长。不过,有阳光的地方总有阴影。曾经,猖獗泛滥的盗版游戏构成了一代国人对游戏市场的主要印象;而今,各种新型侵权模式又在市场的各个隐秘角落野蛮生长,它们游走于法律红线的两侧,疯狂蚕食着游戏产业的利益蛋糕。

  逆势增长:2020年上半年国内游戏产业发展大势

  7月30日,2020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在上海开幕。同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20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简称“《报告》”)。

  从总体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业及各类封锁禁足令的影响,居民娱乐需求逐月旺盛,国内游戏产业移动游戏营销收入得到了明显增长。1-6月,国内游戏产业市场营销收入达1394.93亿元,同比增长22.34%,大大超出去年同期(8.59%)及前年同期(5.23%)水平,恢复至接近于2017年以前的高增长水平(如图1)。不过,与营销收入的高增长水平相比,今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的用户规模扩张速度则明显放缓,仅同比增长1.97%、约1271万人,大大低于往年水平(如图2)。《报告》指出,这说明随着游戏市场的人口红利渐趋消失,竞争已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国内自主研发游戏则继续保持良好的市场表现,瓜分了国内游戏市场的绝大部分蛋糕。1-6月,国内自主研发游戏市场营销收入达1201.4亿元,同比增长30.38%,占据了上半年国内游戏产业市场营销总收入的86.13%。同时,国内自主研发游戏也持续开展海外布局,并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1-6月海外市场营销收入达75.89亿美元(约合53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2%,增幅为三年来最高水平(如图3)。在国内自研游戏海外营销收入的各国家/地区中,美国、日本、韩国分别占比28.23%、23.26%、9.97%,上述三国成为中国游戏“出海”的主要目标市场。



  就细分市场而言,从终端类型来看,1-6月的国内游戏市场营销总收入中,移动游戏占比为75.04%,客户端游戏占比为20.18%,网页游戏占比为2.87%;移动游戏营销收入达1046.73亿元,同比增长35.81%,增长率同样为三年来最高水平(如图4)。可见,移动游戏如今已占据国内游戏市场中的绝对份额,移动端成为国内游戏产业的最主要终端。而从游戏类型来看,位列营销收入前100的移动游戏中,角色扮演类游戏营销收入占比最高,达19.81%;射击类、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分别占比为16.71%、14.63%,其余类型游戏收入共占比48.85%。

  从电子竞技方面看,随着国内电子游戏市场的强势崛起,以及近年来中国电子竞技战队在国际赛事中屡次夺冠、电子竞技比赛纳入亚运会等重要事件的推波助澜,中国电子竞技市场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今年1-6月,国内电子竞技游戏营销收入达719.36亿元,同比增长54.69%,无论在市场总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均达到了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如图5)。与之相应地,1-6月,国内电子竞技用户规模达到约4.84亿,同比增长9.94%。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2020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报告》最后提及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云游戏。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云游戏市场营销收入达4.03亿元,同比增长79.35%。《报告》预计,随着国内5G技术的迅速普及以及宽带环境日趋优化,我国云游戏市场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危机四伏:游戏领域新型侵权模式的类型与特点

  巨大的产业规模、庞大的用户体量、向好的发展前景,使得电子游戏产业一跃成为当今最为热门的前沿产业之一,吸引着海量就业人口纷纷加入——其中就包括各种类型的侵权者。在侵权产业链不断扩张的同时,游戏产业本身更新换代快、产业协作复杂、与其他产业多有交叉重合的特点,也滋生了层出不穷的新型侵权模式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当前,困扰游戏产业界及司法领域的相关问题,便主要集中在新型侵权模式上。

  在游戏领域中,所谓新型侵权模式,是指与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围绕前沿游戏类型与游戏模式而进行的针对性侵权,包括代练、代充、代退、模拟器、GS公会拉人、第三方游戏虚拟物品交易平台、解包摸轴、游戏策划方案泄露等。与盗版、外挂等传统侵权模式相比,新型侵权模式又往往表现出以下三个新特点:

  其一,侵害对象更多元,从游戏开发运营方拓展至包括玩家在内,典型的相关侵权模式有代练、代充、代退、第三方游戏虚拟物品交易平台等。以游戏代练为例,其原本是指网络游戏玩家将自己的游戏账号交给水平更高的代练者,由代练者代为操作,以达到快速提升游戏角色级别、获取高级装备武器等目的,而代练者则借此获取一定经济报酬的一种交易方式。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部分玩家急于求成的心理,打着代练的旗号骗取他人的游戏账号,而后盗取其中的装备、虚拟货币等财产,甚至以登录游戏帐号为由骗取玩家的个人社交账号密码,实施经济诈骗等进一步的侵害。“代充”“代退”则指通过游戏官方平台之外第三方进行游戏充值或退款交易。一些代充平台利用汇率差、系统和政策漏洞甚至采取盗刷信用卡、伪造电子凭证等手段,开出了远低于官方平台的充值价格,吸引了不少玩家前来购买。不过,这些代充平台并无相关合法资质,其不仅损害游戏运营方的利益,也无法保障充值玩家的资金安全。代退平台则瞄准了钱财被子女用于游戏充值的父母,利用苹果IOS系统的流程漏洞代理其进行充值退款业务。代退行为很可能对退款账号的信用造成一定影响,而其中暴露出的账号与密码泄露问题,更有着极高的安全风险。

  其二,侵害手段更多样,从直接非法复制游戏整体发展到利用各种隐蔽手段模仿游戏整体或部分玩法或要素,典型的相关侵权模式有私服、模拟器等。所谓“私服”,指某一游戏运营平台以外的机构或个人,利用泄露的游戏代码创建与游戏本身几乎相同的私人服务器。私服往往会保留一款游戏中某些玩家喜爱的特色(如游戏的某一过往版本等),从而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玩家,私服中的玩家充值比率也通常高于官方服务器。但显而易见的是,私服必然侵害游戏官方平台的正当利益,其对游戏代码等商业秘密的窃取,往往更甚于玩家流失给平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模拟器则是通过抄袭游戏的整体或部分玩法或要素,以设计制作一个新的游戏,达到整体或部分还原被抄袭游戏的一种侵权模式。以今年7月29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判的全国首例涉游戏模拟器知识产权侵权案为例,该案中,两被告通过概率与算法分析,找出手机游戏《率土之滨》中武将与战法的最佳搭配,开发出一款游戏模拟器《率土模拟器》,从而向玩家提供一个可以反复练习、提升技能、破解游戏玩法的平台。与传统的盗版行为相比,私服、模拟器等新型侵权模式同样可以构成对正版游戏本身的整体或部分替代,且其侵权方式更为隐蔽,法律规制的难度也进一步提高。

  其三,侵害所涉法律问题更为复杂,游戏功能及其商业模式的保护边界、如何认定游戏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如何判定侵权损失等问题,成为游戏领域新型侵权模式给法律规制带来的崭新课题。相比于传统的盗版等侵权模式,新型侵权模式不仅涉及著作权侵权问题,同时还牵涉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财产犯罪等新问题。以上文所述的私服问题为例,私服的建立有赖于获取游戏源代码,而获取方式则包括黑客攻击、木马植入乃至“内鬼”泄露等。2019年,在由成都高新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邱某就因窃取原任职公司的游戏源代码并用于开发其他游戏,而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400万元。同样以上述“《率土模拟器》案”为例,该案中,杭州互联网法院以《率土模拟器》侵犯《率土之滨》中472条武将战法的文字作品著作权和154副武将卡牌的美术作品著作权为依据,判决两被告构成侵权;但同时,法院也认为,游戏功能的实质是游戏的规则式玩法,属于思想范畴,不能获得著作权保护,也不能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从而驳回了原告关于两被告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主张。可见,我国当前对于游戏玩法的保护尚属空白。在玩法日渐成为许多游戏的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如何针对模拟器、“换皮”游戏等复制他人游戏玩法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必将成为未来游戏产业界与司法实务界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2020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指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国内游戏用户的认知日趋成熟、消费日趋理性,其未来的关注焦点将逐渐回归内容质量本身,大众对精品游戏的需求将愈发强烈。未来的中国游戏产业,将更加注重挖掘存量用户价值,向精品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方向继续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国内游戏产业的进步,更多的新型侵权模式也将相继出现。在游戏盛世来临之时,我们已经见证了游戏产业从业者与侵权者之间的猫鼠游戏,升级成为更加激烈的技术与法律博弈;而能否解决当前游戏产业新型侵权模式法律规制中的种种问题,或许也将决定游戏产业的下一个黄金年代何时到来。举例来说,近期的多起涉游戏案件,便牵扯出一系列众说纷纭的法律问题:游戏规则可否得到版权化保护?怎样在涉游戏案件中处理好著作权保护和不正当竞争规制之间的博弈与平衡?如何在游戏新型侵权案件中公正合理地量化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本期封面故事将邀请来自实务与学术领域的相关专家,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深入法律机理的分析。

本文共计5120字 ,订阅后享全网免费阅读

登录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单篇订阅   年度会员订阅

支付金额:

立即支付
张翼翔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朋友圈

上一篇:【原创】无可奈何的“拼夕夕”们

下一篇:【独家发布】标准必要专利诉讼案件法律问题与对策探析——基于通信领域诉讼案件的实证研究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