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财经》> 会议信息 > 会议报道 >正文

第五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来源于 知产财经 日期 2024年11月13日

2024年11月2日至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和京东集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京东法律研究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第五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成功召开。


第五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会场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和京东集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京东法律研究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五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丹麦等国内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法院、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两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杂志总编辑黄文艺主持。论坛分为主旨演讲、院长论坛、数字法学的理论发展、未来法治的前沿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与法治保障、数字平台与人工智能治理六个单元。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伟指出,数字法治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新领域,法学研究的新赛道。结合当前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一是注重数字法学研究的融合性。既要加强学科贯通融合,也要加强政产学研交叉融合。二是注重数学法学研究的国际性。互联互通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属性,共享共治是数字治理的共同愿景。三是注重法学研究的自主性。从我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紧密围绕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和现实需求,积极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姜伟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表示,面对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大学法学院也积极联合国内外学者,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给法律带来的问题研究,深入推进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并加强与以京东为代表的数字化企业联动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 郑水泉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认为,推动数字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回应时代需求,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必将为数字法学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期望本届论坛能够成为推动数字法学理论创新重要平台。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  韩喜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轶表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未来将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机构及社会各界密切合作,为中国在未来法治领域中取得更多丰硕的学术成果做出一份贡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轶

  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丁晓东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红臻,京东集团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分别发表了总结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在总结致辞中强调了传承和发扬未来法治论坛的重要性,提出了论坛未来发展的新想法,包括多元化、多层次的举办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发表总结致辞

本文共计2044字 ,订阅后享全网免费阅读

登录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单篇订阅   年度会员订阅

支付金额:

立即支付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朋友圈

上一篇:“2024年两湖版权对话”活动在武汉成功举办

下一篇:会议纪要┃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主旨演讲

其他文章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