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大数据发展战略部署,温州数据资源法庭作为“中国数安港”九个配套保障之一,于2022年5月18日揭牌运行,为全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迈出司法保障的“第一步”。
作为全国首家以“数据资源”命名的专业法庭,三年多来,温州数据资源法庭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模式,积极探索数据审判体系和司法保障体系的现代化,护航数据资源产业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情况发布如下。
一、数据资源审判基本情况
法庭自2022年5月18日成立以来,已累计受理各类数据资源案件1211件,其中民事1111件、刑事96件、行政4件,审结1185件。通过打造“前端治理+专业审判+诉后巩固”的数据资源纠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企业风险防控、数据产权登记等10余项服务一“码”通办,推动数安港11家企业登记数据知识产权48件次,高质量审结一批涉数据权属、网络不正当竞争、个人信息保护等案件,为温州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法庭工作被写入2023年最高法院工作报告,荣获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和联动创新区优秀案例。
二、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建章立制,前端服务“治源头”
1.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数据基础制度法治规则架构。市中院、市市监局(知识产权局)、瓯海区政府共同签署《数据知识产权合作框架协议》,瓯海法院联合区检察院等部门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中国(温州)数安港司法保障工作的意见》,市区两级构建起数据资源全链条保护体系,源头预防数据产业矛盾纠纷。
2.打造两个集约化的数据产权保护助企服务平台。协同联动“线上+线下”两个集约化平台,线下联合市监局等部门成立数据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实现企业侵权预警、维权咨询、快速申诉等服务一“站”获取。线上推动“未来法官办公室”“数据资源共享法庭”等平台应用与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实现数据事项一“码”通办。
3.凝聚三个专业化的数据安全体系风险防控力量。以数据资源法庭专班为核心,依托市中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建立的院校协作机制和核心刊物《数字法治》的特约编审力量,以三方联动应对数据前沿产业中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一方面定期发布数据产业风险提示单、典型案例,明晰法律红线与罪责边界,为企业提供行为指引与警示。另一方面开展普法讲座、入企走访等78次,督促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反腐、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等内控预防机制,从根源上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坚守主责主业,专业审判“治已病”
1.率先明确“收案+办案”全流程规范制度。法庭专班全面梳理近五年办结的数据类案件,收集全国范围内涉数据资源的典型案例,形成数据资源案件统计表,率全国之先厘清了数据资源案件七大类收案范围,也突破了人民法庭只受理民事案件的限制,实现了“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数据资源专业审判的新道路。
2.着力构建“内部+外部”全方位支持体系。一方面出台《关于深化推进数据资源审判“三合一”工作的指引》,对相关案件的甄别移送、业务部门的协同配合、辅助人员的结对帮扶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定,推动民事、刑事、行政“三大条线”资深法官共同研究数据资源案件审理重点、事实认定疑点、法律适用难点。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外部支持,聘任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十所高校18名数据交易、数据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数据资源审判的专家陪审员、专家证人和专家咨询库成员,为数据资源审判提供有力的专家智库支撑,有效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3.创新打造“诉前+诉中”全天候禁令模式。针对数据产品价值时效性强、侵权损失不可逆等特性,探索打造预防性司法保护机制。如在某起抖音账号权属争议案件中,案涉账号拥有百万级粉丝,具备极高的商业价值。若在权属归属最终判定前,未能及时制止账号注销、内容删除等行为,将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害。基于此,法庭依据当事人申请,经初步审查依法发出诉中禁令,有效阻却了侵权行为持续与损害扩大,实现了司法救济的及时性与实效性。
(三)延伸审判职能,诉后巩固“防复发”
1.以调查研究助推理论创新。充分发挥法庭集中管辖数据资源案件的优势,由全市法院调研专家人才、调研骨干人才等牵头围绕数字司法建设开展系列研究,完成2024年浙江省改革课题《数据交易法律风险防范》,调研成果在《刑事法律文件解读》、《浙江审判》等多个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获评全国法院系统2023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优秀奖、省法学会2024年法治浙江建设主题征文活动优秀奖、全省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等多个奖项,专班成员受邀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国论坛、2025人民数据大会等多个论坛作经验介绍。
2.以司法建议助推行业治理。针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行业问题、产业漏洞、经营风险,及时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对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发出警示,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目标。如在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案件中,发现被告人利用某知名平台的漏洞,私下开通被害人的子账号并出售给他人获利,及时向省通信管理局和平台公司发送司法建议,推动平台公司组建专班进行风险监测处置,当月关停异常子账号10万余个,助力数据产业有序发展。
3.以风险预警助推产业发展。结合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数据信息风险点,推动相关部门、企业通过技术手段,从源头遏制侵犯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法庭在审理被告人乔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一罪案中发现房地产经纪以及装饰装修等传统行业成为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重灾区,随后根据审判过程中发现的信息泄露风险点和信息保护薄弱点,推动数安港企业开发“数字人外呼系统”,有效识别、甄选公民个人信息、数据来源、用途的合法性,以数智化信息技术手段预防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法庭将全力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司法保障能力与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审判在规范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健全审判机制,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推动形成清晰透明、利益平衡得当的裁判规则。
二是凝聚多方合力,完善产业治理体系,助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三是重视助企服务,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依托共享法庭、数据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等“线上+线下”平台,及时回应企业关切。
四是加强法治宣传,普及数据安全观念,为温州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环境和舆论支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数据二十条”贡献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