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白皮书摘要
2020年也是苏州知识产权法庭设立的第四个年头,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设立的首批4个知识产权专门法庭之一,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所辖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前列,2020年辖区内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技术类案件的收结案数在国内各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法庭中同样名列前茅,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正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当事人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的“优选地”。2020年,法庭相关工作受到《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并获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法庭主要围绕执法办案、机制创新和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打造工作品牌。
01 打造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品牌
去年,法庭连续两年同时获评全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严惩恶意侵权,切实发挥惩罚性赔偿的威慑作用,在涉及“施耐德”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在精细化裁量的基础上明确适用一倍惩罚性赔偿,创下了我省商标侵权案件迄今为止的最高判赔额。强化司法担当,强力保护“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妥善审结涉集成电路激光成像技术系列专利争夺案,避免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领军企业间的“内耗”,以硬核司法保护和支撑科技攻关。
确立司法导向,以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服务和保障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在一起涉“物联网”的专利纠纷案件中,根据发明专利的创新程度给予法定赔偿顶格判赔;助推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在一起涉及国内头部电商平台的商标侵权案中,对平台商户恶意刷单行为予以否定性评价,依法引导相关电商平台营造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充分考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突破传统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有关商标注册和使用年限的规则,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对互联网短视频商标作出“双驰名”认定;在涉及《延禧攻略》等知名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中,明晰在线“回放”这一侵权新形态的“交互性”本质,厘清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范围和权利边界。苏州知识产权法庭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涉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调研基地。
02 打造“苏知最舒心”依法护商服务品牌
近年来,当事人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的重点开始由维权转向市场竞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营商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为此,我们倾力打造“1+2+3”的“苏知最舒心”亲商法律服务品牌。重点强化诉源治理,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协江苏中心、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担任特邀调解组织,成功审结全省首例知识产权司法确认案件。法庭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上门走访、授课培训、座谈交流、旁听庭审等各类亲商活动百余场,为近千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03 打造“一基三面”的技术调查官工作品牌
技术类案件所涉技术事实查明问题,对于并无相关专业背景的法官而言构成重大挑战,影响和制约了此类案件审判质效的提升。苏州知识产权法庭积极破解难题,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协江苏中心的鼎力支持下,打造了具有苏州特色的“一基三面”技术调查官选任模式,采用“固定工时与不固定工时”兼容的工作方式,采用财政资金社会化购买服务的经费保障路径,采用技术调查官兼任“特邀调解员和人民陪审员”的“一官二员”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去年,法庭应约向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派出技术调查官提供技术支持,并应邀参加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就技术调查官“苏州模式”成功经验作大会交流。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将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依法履行跨区域集中管辖审判职责,有力地服务和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扫码浏览审判白皮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