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从嘉兴南湖红船走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年风云激荡,党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前景。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也不禁叩问自己作为人民法官的那颗初心。
我清晰记得,1998年的夏天,在法大礼堂,我许下入学誓言:
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
除人间之邪恶,
守政法之圣洁。
这句誓言是我学习和从事法律的起点,始终铭记在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05年毕业进入法院,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那时空有书本知识和一腔热情,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我利用一切机会向同事请教,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他们熟知复杂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则,无惧案件中形形色色的技术方案。我最敬佩他们的是,在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提升的背景下,依然坚守内心的一方净土,在每一个案件中诠释着对法律的理解。我就这样看着学,学着做,跟着走,在实践中磨炼,在案件中摔打,逐渐形成了爱钻研、不服输、不怕难的性格,也坚定了内心对知识价值的尊重和对法律的执着。
在一件古建彩绘案中,为了解决方法专利侵权案最困难的举证问题,需要对承德安远庙的天花进行鉴定。然而,一句“进入安远庙取证需要当地文物局批准”将我拒之门外。发往市级、省级文物保护机关的一份份协助调查函,得到的回复却是:“我单位无权批准!”案件陷入僵局。有同事劝我,这案子牵扯了行政机关,不好办,把难处讲讲,让领导想想办法吧。我却没有泄气:市里不管,省里不管,那就发函给国家文物局。最终,国家文物局正式回复:进入安远庙调查取证无需行政审批,相关单位有义务配合。案件顺利审结,专利权人获赔50万元。相信法律,相信组织,筑牢规则意识,这是我在这个案件中最大的收获。
多年审判工作锻炼,我对法律和裁判的认识不断深入。司法裁判常常是在矛盾焦点上切一刀,要考虑这一刀切在哪儿,才能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微信”商标案一度就让我十分纠结。大家可能不知道,在腾讯发布微信之前两个月,一家山东公司就申请注册了“微信”商标,这枚待注册的商标,真的让我陷入两难:一方申请在先,获得商标注册有一定道理。一方使用在先,商标法从根本上保护的是通过使用形成的商标声誉。大家都了解,腾讯微信在进入市场后迅速聚集了8亿用户,它已不仅是聊天工具,还是政府机关、银行、学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人们高度依赖微信。如果“微信”商标由他人注册在其他服务上,不仅会使公众产生错误认知,也会破坏已经形成的稳定市场秩序。两相权衡,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保护公众利益更合理合法。这个案件让我思考法官裁判绝不是机械适用法律,而应从更高维度把握好利益平衡。
多年来,无论大案难案还是普通案件,我都认真办理、毫不懈怠。全国首例魔术作品案中,在没有先例、法律规定相对上位的情况下,明确了魔术作品究竟保护什么;“长链二元酸分离纯化方法”案中,结合化学领域的特点,充分阐释了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网贷评级第一案”中,在考虑网贷评级是新兴事物应适当给予试错空间的情况下,积极促成双方握手,避免给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今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节奏,但我们手上的一件件纠纷关系着当事人的专利申请能否早日获得授权,关系着当事人的商标能不能投入商业使用,一刻也耽误不得。为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全面打造了“非接触式”知产审理新模式。“各方当事人,声音是否清晰?画面是否流畅?”这句话已成为我近三个月来主持云庭审的特定“开场语”。作为先行先试者,从接受系统培训到指导当事人调试设备,再到敲响专利行政案件云庭审第一锤,期间的种种虽因模式创新有所不同,但核实身份、举证质证、陈述观点、相互辩论的庭审过程又如往常般焦点鲜明、规范有序。为了尽快定纷止争,我在“具有防儿童吞食功能的密封盖”专利一案中进行了线上当庭宣判。庭审结束的那一刻,虽然大家因为戴着口罩看不清彼此的面貌,但视频画面中当事人道出的声声感谢清晰诚恳,温暖了每一位合议庭法官的心,在特殊时期充分运用智慧法院成果实现了司法为民……眼前,画面一幅幅闪现。穿上法袍、敲响法槌,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当年政法学子的誓言。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我热爱审判工作。我最欢喜的,就是泡上一杯清茶,打开卷宗,一字一句敲出我心中的公平和抉择。
15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公平正义、司法为民的心,都早已融入周丽婷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她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官,却演绎着不平凡的事业。她用信仰与担当,职责和使命,努力做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法治社会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