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宋鱼水:北京市“两区”建设是中央着眼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强化“五子”联动、一体推进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试验区中的科技创新片区将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国际商务服务片区要重点发展数字贸易、文化贸易等产业,高端产业片区要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和生物技术等产业。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支撑,为此,建设方案专门提出了“研究建立完善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相关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发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等具体要求。
我院作为“首都法院”“专门法院”“改革先行法院”,将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主动对标对表中央和上级的工作部署,细化责任分工并确保落实到位。坚持首善标准,将“两区”建设中的知识产权司法需求与我院审判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司法保障创新和服务发展的职能作用;坚持改革创新,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切实提升服务保障北京市“两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一、精准对标创新需求,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创新发展的职能作用
(一)加强技术类案件审理,服务保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加强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突破和带动作用的各类科技成果的敏感意识和关注程度,加强对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优势产业等方面,尤其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区块链、生物医药、新材料、植物新品种等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知识产权司法需求的预判性、针对性和持续性调研,掌握重点,把握要点。
高度重视涉药品专利链接案件的集中管辖,组建专业审判团队,研究完善专业审理模式,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诚信竞争和健康发展。
及时总结和形成技术类案件的审判规则,提升审理技术类案件业务能力,依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判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分领域、分类型地总结相关司法案例,提炼形成领域细分、门类齐全的司法规则体系,树立司法裁判标准,依法加大保护力度,提升司法保护水平。
(二)加强商标和竞争类案件审理,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加大对老字号、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打击恶意抢注商标等专项工作,建立对接机制,加强通报和会商。针对严重恶意抢注商标、扰乱商标注册秩序等行为,采取对相关主体或代理机构进行公开信息披露,以司法建议或专项机制激活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主动无效宣告程序等方式,从源头加强治理,提升知识产权质量。
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相关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情况,依法审理涉及数据权益、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数据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密切关注大数据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餐饮服务、现代制造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引发的新类型纠纷,加强对线上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云上会展等新业态领域案件研究,加强对5G、大数据平台、车联网等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赋能改造和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的司法保护。
加强对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制定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举证参考意见,针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难点,依法引导当事人举证,推动解决商业秘密案件中“举证难”等问题。
高度重视反垄断行政案件的集中管辖,组建专门审判团队,研究专门审理模式,及时总结和形成审判规则,维护诚信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三)加强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
加强著作权案件审理,确立涉及短视频、电子游戏、体育赛事转播等领域保护模式,探索新类型作品保护路径,总结完善近似性比对规则,统一类型化、系列作品案件的损害赔偿标准,充分发挥司法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激发文化创意活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总结提炼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审理规则和裁判标准,依法加大保全力度,通过鉴定、勘验等手段,提高审判效率,持续解决当事人诉讼“成本高”“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问题。
依法审理涉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案件,探索民间文艺表达的著作权法保护模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保护文创产业的“源头活水”。
(四)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和社会治理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全链条保护。积极促进和参与与公证、调解、仲裁、行政执法等程序的有机衔接,促进司法标准和执法标准统一,探索行政调解的司法确认机制,建立互助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强化信息预警,服务领导决策。跟踪北京市“两区”建设中知识产权纠纷动向,开展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和及时预警。
聚焦重点园区,服务重点项目。在“三城一区”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项目或活动场所设立司法服务站,了解司法需求,扩大辐射范围。
二、坚持知产审判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服务保障“两区”建设能力和水平
(一)促进机制创新,增强司法质效和公信力
加快推进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建构权责清晰、权责统一、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司法责任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审判权力制约机制。
探索重大核心科技领域研究咨询机制,依托院士组成的创新保护专家委员会,通过院士讲坛、专题调研和座谈交流等方式,研究重大核心科技领域相关技术背景、产业趋势和政策导向。完善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专家、技术鉴定人员、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活动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推动形成“院士导航、专家引领、技术调查官支持、多方辅助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类案件智库咨询机制,不断提升技术类案件办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完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培养机制,根据《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规划(2021-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目标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举措,促进人才梯次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批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术并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建立和完善我院实习法律研修助理制度,加强产学研和司法交流,促进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和知识产权保护共同体。
(二)提升办案效率,实现知识产权及时保护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行政诉讼繁简分流改革的意见》,深化“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加大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力度,促进商标纠纷案结事了,减少程序空转,节省行政和司法资源。
加大繁简分流力度,推进和落实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快速/简易审理方案,尽快确定注册和申请商标的效力状态,推动商标权利保护和商标市场净化。
深入落实市场主体送达地址承诺确认制度,大力推广电子送达,实现知识产权诉讼便利性和高效性。
(三)加大保护力度,实现知识产权充分保护
加强对涉及研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案件的精细化审理,及时确定司法标准,定期发布典型案例,促进风险防范,引导纠纷解决。
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调研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参考意见,努力解决“赔偿低”等问题。
加大符合知识产权审判规律的程序性保护力度,制定操作性更强的保全工作规范,依法通过证据保全、律师调查令等方式及时固定侵权证据,妥善运用诉前行为保全等措施及时防止侵权违法损害继续发生,通过财产保全等措施防止恶意侵权人转移财产,努力解决知识产权诉讼“举证难”问题。
(四)坚持面向全球,发出国际治理中国声音
高度重视涉外案件的审理,坚持中外诉讼主体的同等保护,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司法实务培训,组建翻译社团,开展对域外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及司法资讯的译介。
加强涉外知识产权诉讼规则研究和实践,加大对禁诉令等问题和案例的调研,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国际平行诉讼等问题。
建立健全与北京市“两区”建设特别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司法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机制。积极争取参与市委“两区”“三平台”建设干部人才支撑三年行动计划,申报选派优秀法官参加国际组织、跨国机构举办的交流学习等活动。
附答记者问:
Q:工作方案提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参与知识产权社会治理,那么,请问在主动服务和保障北京“两区”建设知识产权需求方面,北知院具体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A:我院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格局,助力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在主动服务“两区”建设方面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一是加强实地走访调研,赴“三城一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实地调研,听取科创一线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和意见;二是延伸审判“触角”,在“三城一区”调研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切实便利当事人诉讼,已获上级单位批准,正在积极筹备建设。三是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场所设立司法服务站,得到活动主办方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反馈。四是在2021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第二十四届京港洽谈会等国内外重要会议上介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经验。
Q:工作方案中提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特别提到要积极适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赔偿制度,那么,请问在这方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有相关典型案例吗?
A:我院上周刚作出了一例典型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则的判决,该案中,某餐饮服务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在其提供的餐饮管理、餐饮服务上使用“百度烤肉”商标,百度公司认为上述行为侵犯其在先在计算机搜索引擎服务上核准注册的第1579950号“百度”商标专用权,隧向我院提起商标侵权之诉。我院在判决中认定了百度公司涉案商标构成驰名商标,并其对提供了跨类保护。考虑到被告餐饮企业主观侵权恶意明显、侵权持续时间长,获利大等特点,结合涉案商标贡献度,判决被告公司三倍惩罚性赔偿。充分保护了商标权人合法权利,打击了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Q:工作方案中提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了翻译社团,请问这个社团的相关情况?
A:这个翻译社团是叫译知社,由我院和相关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里具有外语专长的干警组成。第一期社团成员中,近一半具有海外留学或交流访学的经历,熟练掌握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朝鲜语等多门语言。多名成员外语专业毕业,具备外语专业八级水平,并取得笔译资格证书。持续开展对域外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及司法资讯的译介,同时,将我院典型裁判文书和研究成果翻译成外文,积极在国际知识产权治理方面发出中国声音。未来,译知社将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社团活动,为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人才提供“试验田”“训练场”;通过形成编译研究成果,为审判工作提供参考和助力,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提高知识产权法院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